怎样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读楼夷《怎样培养有有主动性的孩子》笔记
曲政 / 2020-03-09
这是“得到” App 里《怎样培养有主动性的孩子》课程的学习笔记。
作者楼夷是前财新记者,现某英语教育科技公司首席市场官。楼夷与王烁有两个孩子,女儿朵拉八岁,儿子闹闹四岁。王烁是财新主编,2016 年 9 月带着老婆孩子到美国游学两个学期,朵拉就是那时开始学的英语。
懒父母往往有主动的孩子,因为他们的孩子更早明白人生终归靠自己,父母的“无能”给孩子赋能。培养孩子,父母只有四五岁到十岁这个窗口期。小孩子有三个刚需:玩,被同辈群体接纳,以及自立自主。它们是战略武器,在自主阅读和主动学数学的战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成人有一个工具,钱。它可以帮孩子学会调动资源,衡量价值和欲望,面对更复杂的世界。
【我就没想过主动性这回事,当然也没把懒当作一个志向。我从小听说(也印证过)老师家的孩子往往成绩平平,反而是工人和商人家孩子发展得更好。通过这一课,我看到了一种解释角度,那就是父母的帮助破坏了孩子的主动性。
我要警醒,不要只在战术上勤奋,陪孩子上课陪孩子玩,要多想想深层的发展机制,想想孩子当下面临的冲突、困难和挑战,想想怎样利用工具和资源有系统有效果地帮助孩子成长。】
懒父母让孩子明白总归要靠自己
女管方案男力行
【我家有没有明确的分工?这几天在老家带孩子,我们会讲下面我来带他们,老婆说有个仪式,责任明确就可以放心做事了。】
在我们家的育儿实践中,我是一个方案的设计者、观察者和记录者。王烁才是把蓝图真正落地的那个人。他不仅平时阅读了大量英文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类书籍,也身体力行,担负了我家老大和老二的语文、数学、英语的辅导。所以,在我介绍完课程后,我会请他来说说培养孩子的理念和方法。
懒妈不操心不焦虑
不操心,想省心;不焦虑,想放心。【这目标是够宏伟的。】
从八年前怀孕开始,我就立下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做一个懒妈。我不要整天为带孩子操心,也不要日夜为孩子的未来焦虑,而且我还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娃。
主动性的核心是赋能
主动性必备两个方面:价值动力和理性做法。人有主动性,前提是他有权力和机会自己做。
我发现,要实现我的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一个具有主动性的孩子。主动性,英文叫 Initiative,指的是不需要别人让他做或者告诉他如何做,他就能自己去判断、规划并且执行一件事的能力。当孩子有了这样的动力和能力,爸妈就可以放心、放手了。培养主动性需要合理的激励和科学的方法,但核心在于赋能—— 所有的激励和方法,不是为了控制,而是为了让孩子做主。
【主动性是近代新出现的词,在古文里少有这个意思,我顺口夸孩子“听话”,也想不出还能怎么夸,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不鼓励主动。词典说主动的近义词是:踊跃、积极和自动,反意词是被动。那些近意词都不错,但我认为“能折腾”、“淘气”等词更反映出主动的气质,不主动的气质当然就是听话了。】
父母对孩子心智能发挥作用的六年窗口期
太早接受不了,过后影响很小,就是四五岁到十岁的六年时间,对父母来说特别宝贵。宝贵的时间里达成什么目标?学习习惯和衡量需求。形成什么观念:父母靠不住。
楼夷的这个系列,讲的是在一个特别阶段我们怎么养育孩子。哪个特别阶段呢?大约是四五岁到10岁出头,属于早期但不是极早期。太小的孩子还没有消化这些滋养的心智,再大一点的孩子主要是被社会教育,受同伴影响,父母对他们的影响变得很小。四五岁到10岁这个时间段特别宝贵,因为只有这段时间父母对孩子的心智成长能发挥最大的影响力。在这个阶段中,在父母提供的安全环境里、爱的温暖包围下,孩子养成学习习惯,开始自发地针对性学习,运用金钱来度量、规划、实现自己的需求,并理解需求并不都能满足,自己总要作取舍。最重要的,让孩子懂得,父母是另一个主体,有自己的需求、爱好、约束,对孩子无保留的爱并不意味着无止境地付出。孩子开始领会到说到底总要靠自己。但这种体会并不使他感到伤心惶恐,而是释然之后的跃跃欲试。【我在什么时候有的这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以身作则共同成长
孩子成长,父母不长,就不是同志。反观自己的旅程,再教育自己。
这不光是孩子的成长之旅,也是为人父母者的再成长。要想做到不疾不徐,不躁不怠【这两个词好】,从容地将孩子带到人生的下一站,我们不仅要教育孩子,更得再教育自己,在为孩子规划的旅程前反观我们自己的旅程。人生是场马拉松,你我也不过才到中途。【马拉松的比喻只为引出“中途”这一个词?还有没有其它可类比之处?】你我怎样成长,才是向孩子展示什么是成长的最有说服力的身教。孩子未来有无穷多种可能,唯独有一种不可能:他不会去成为你想他成为但你自己却不去成为的那种人。【我想过让他成为什么样?我想自己成为什么样?】
结果在远方,冷暖在脚下
王烁角色明晰。
我是楼夷的伴侣,养育孩子的合伙人,方案设计的参与者,以及主要的执行人。亲历者来看这组课程,觉得自己做得真棒【我也想说出这句话】。我们无法以结果论英雄【虎妈们以结果论英雄】,因为项目还在进行,结果仍在远方,但养孩子这事,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我们知道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以上,2020-03-09,初稿。
像理解用户一样理解孩子
美国营业员对孩子说:你一定玩得很开心吧。我们喜欢从大人的视角说:你一身沙子别弄脏了地板。同理心不同。教育科技产品的直接用户是校长和老师,最终用户是家长和孩子,理解孩子最难。难处有三:不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不清楚他们想不到什么,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不表达意见。借鉴设计思维训练同理心,走他们的道路,想他们的流程。具体到家里,可以把自己想像成小朋友,可以热身后请孩子讲学校里的故事,可以将与孩子的对话代入成人关系中体会。理解孩子,是一切行为的基础。
代入成人关系才发现奇怪
【爱有排他性,这很正当,不能用其它道德标准否定它。】
比如很多妈妈有了老二后,希望老大和弟弟妹妹分享自己的衣服或者玩具。可是老大却不同意,妈妈就会觉得孩子自私。那么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老公对你说:“亲爱的,我有一个情人。她要住到我们家了。我还是很爱你,但是我也爱她。我希望你对她好,把你的衣服、珠宝都和她分享。我们是一家人。”你是什么感受?
【我做不到,你就不爱我了吗?我做不到,你就不跟我交往了吗?】
又比如,爸爸妈妈希望孩子努力获得优异的考试成绩。但是你可能没想到,有时候即使孩子非常努力,也不一定达到目标。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老板对你说:“你为什么这个月又没有达到KPI?你都创业多少年了,公司怎么还不上市?你的同学、亲戚都买别墅了,你怎么还猫在一室一厅里?你到底努力了没有?”你是什么感受?
以上,2020-03-10 22:16:49,初稿。
情绪卡,谁抽到啥,就讲这个情绪的故事。
画画,讲画面里的内容,讲着讲着就讲到学校里的事情。
如何用玩让孩子主动配合你
孩子小,很多事情没能力单独完成,需要通过主动配合大人来获得掌控感。孩子为什么要主动配合大人的意愿?因为好玩。(【什么是好玩?谁觉得好玩?】)怎么玩呢?尝试两个方向:拟人故事化,趣味游戏化。大一点了加上角色扮演(过家家)。怎么才能演得好呢?三点心得:孩子掌控(【这是根本】),解决问题(【这个费心】),适合自己(【才能长久】)。家务可以玩着来,学习上怎么办?孩子大了有动力,有能力,有环境从事专门的学习,玩不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借助 App,孩子可以学得更快乐。但请注意,游戏毕竟以玩为主,学习只是附属。孩子要学好,除了兴趣,还有其它需求。
有个性的尿裤宝宝
为了让闹闹穿上尿裤,我给闹闹编了一个“尿裤宝宝”的系列睡前故事。尿裤宝宝是闹闹的好朋友,陪伴他在梦里的世界探险。 “尿裤宝宝有什么本领呢?”闹闹问。 “他可以变成船、飞毯、滑翔伞等各种工具,在危险的时候救你。”我说:“但是他毕竟是宝宝,只能救你一次。” “那下次探险怎么办呢?” “不要担心,只要第二天睡前,你穿上一张新的尿裤,尿裤宝宝就会再来找你。” 这个系列故事闹闹非常爱听。每天睡前,他都会主动去穿尿裤,要求和尿裤宝宝一起听他们的故事。
大人不(永远)像大人
早上起来后,我会和闹闹说:“今天我变身了。我是一只大白鹅。”我一边说,一边伸长胳膊,做出挥舞翅膀的样子,“你是一只小白鹅。我们两个谁先去草地吃虫子呢?”闹闹大喊:“我先到,小白鹅先到。”他赶紧下床穿好衣服,我们就一前一后,挥舞着胳膊去餐厅了。 每隔几天我们还会换个角色,有时候是幻影忍者,有时候是恐龙。每天早上,闹闹都很期待,自己会变成什么小动物。
学习就不是容易的事
不过,“好玩”只是引发孩子的兴趣。任何精心设计的游戏式学习,孩子还是主要想着玩,学习只是附带的结果。要持续进行更复杂的学习,还需要毅力、有效的督促以及科学的方法。而且,驱动孩子去做复杂而困难的学习,是多样化的需求,还不仅仅是兴趣。 游戏不能解决和孩子沟通的所有问题,就好像孩子也不可能永远在幻想中应对外部世界。作为父母,使命是陪着孩子,增长他们适应和改造外部世界的能力。
APP清单
2Kids 这是一款通过游戏让小朋友学拼音、学汉字的APP,不仅孩子爱学,还有视力保护措施。
Starfall Starfall一向被视为英语启蒙的最佳App,提供从自然拼读到阅读、数学、歌曲等各种学习内容。其中最知名的是自然拼读部分,从字目、单词、句子到短文,带着孩子逐步进阶,走向真正的自主阅读。
Quick Math Jr 画风可爱,游戏环节设计精巧,操作极其简单。全程没有文字,不需要任何语言提示,孩子自己琢磨就能很快上手。
Khan Academy Kids Khan Academy Kids适合幼童(2-5+)的全英文的早期启蒙,把英语、数学、逻辑、绘画、阅读等各种知识融入了游戏里。这个App是至今我看到过的最好的幼儿App。画风是糖果色的,游戏极为丰富,设计精巧,孩子不需要太多指导就可以自己玩,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感受到探索世界的自由和乐趣。
Raz Kids Raz Kids是一个学生自主阅读分级读物的平台,不仅提供了从美国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逐级进阶的英文读物以及阅读理解测评,还提供了奖励制度和全班共读的平台,激励孩子阅读。但是因为里面的电子书比较乏味,还是需要家长监督陪伴。
Brian POP Jr 以5分钟的动画短视频介绍一个主题,还带有小测验、小漫画等,涵盖科技、社会科学、历史、艺术等各个领域。视频语速均匀,画面活泼 ,介绍深入浅出。
TodoMath TodoMath的中文版叫嘟嘟数学,是一款画风清新可爱的数学启蒙App。这款App以寻宝游戏的形式展开,很符合小朋友爱探险的特点。它表面上难度不高,就是100以内的加减法,但实际上不知不觉介绍了各种数学的概念。我建议用英文版,一来可以英语、数学一箭双雕,二来中文版本地化不太完善,有的字念得不大准或者用词比较怪异。
如何借助自立意识帮孩子独立
孩子都有自立意识,在埃里克森的学说里,儿童期有三个成长冲突,自主与怀疑,主动与内疚,勤奋与自卑。父母要把握分寸,既要培养孩子独立,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既要保护孩子的自主意识,又要确保他们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在生活中怎么做?给三点建议:大人放手住嘴,多让孩子自己选,积极具体及时地反馈。在生活之外还可以用幻想故事鼓励孩子主动学习。有三点经验:用孩子喜欢的元素,有小动物,带闯关游戏。
具体过问细节
具体是指要关注细节。一方面,关注细节可以引导孩子关注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多谈细节本身就意味着你对孩子的支持。 还是来换位思考一下。你换了新衣服,问你老公漂亮不漂亮。 如果你老公说:“很漂亮很漂亮!”你是不是觉得很敷衍? 如果你老公说:“我觉得这条新裙子的颜色非常衬你的肤色,你穿上后很显白、很显瘦。”这样是不是好多了?讨论细节本身反映的就是态度,孩子和大人一样,希望得到真诚的回应和关注。
那有时候实在不知道如何鼓励,怎么办?我建议用提问的方式代替表扬。 比如看到孩子画的乱七八糟的线条,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你就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用蜡笔?为什么用这个颜色?”这些问题都是你对孩子创作的关注和支持。有了这个,他一般就满意了。
如何借助归属感让孩子更主动
孩子最喜欢在什么群体有归属感?当然是同伴【而不是父母或亲人】。为什么归属感重要?因为孩子的社会化过程天然依赖外部环境,而不是原生家庭。《教养的迷思》讲家长对孩子社会人格的影响,第一是基因,第二是社区和学校环境。家长最好帮孩子取个好写好记的名字,外表吸引力同样重要;不要经常搬家,因为安全感的建立需要时间。上小学的第一个任务是融入同辈圈子,融入一个圈子比学习一门语言难多了。家长还可以通过选兴趣班,给孩子创造合适的同学环境。
孩子的社会化有同化和分化两种
孩子和同辈群体的互动包括“同化”和“分化”两种。同化简单说就是从众。孩子希望和同伴保持一致,以获得接纳。通过同化,孩子完成了社会化的过程。比如,进入学霸圈的普通孩子也慢慢成了学霸,进入崇尚暴力、以嘲笑书呆子为乐的群体,孩子就真的往学渣靠拢了。但是孩子同时也在分化,尤其是到了青少年时期,孩子会在群体里寻找自己的定位,无论是领导者、追随者还是其他。不要小看孩子在同辈群体中的角色,哈里斯说,童年时期的群体中地位会大大影响孩子长大后的人格发展。那么,什么会决定孩子在圈子里的地位呢?身高、美丑、体力、智力以及在群体中的时间等都有关系。在分化过程中,孩子逐渐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差异,发展自己的人格。总之,哈里斯认为,在孩子的社会化和人格发展方面,父母能够直接影响的主要是基因,教养的作用很小。
【我虽然一直是班长,但在球队中没地位。我的差异化角色是什么?】
学校提供分班测评家长不怕测评麻烦
朵拉回国后,我发现她和同学在一起时,会尽量避免说英文。我估计她是不想突出,想和大家保持一致。于是我希望选个课外班,找到一群和她水平类似的小伙伴,促使她去学习英语。 一般选机构的时候,会关注老师和课程。我首先关注是不是有同伴,有没有分班测评。测评是分层教学的起点,找到水平相同的学员,学起来才更有效率。 其实测评不仅能够找到合适的学生,还可以帮你找到真正重视孩子学习的父母。一般家长都通过上体验课,孩子开心就直接买课了。而测评比体验课要枯燥、困难。那些愿意让孩子在上课前接受挑战的家长,往往更重视孩子的学习。
【报名英语 STEM 课的家长都不一般吧?我要跟他们保持联系。】
妈妈作孩子互相比较的信使
以朵拉的同学Tony为例。Tony是个来自南方城市的男生,英语很好。他和朵拉两个人上课总是唇枪舌剑,聊得很嗨。有一次,老师布置作业,让两个孩子读美国知名童书系列《神奇树屋》。 但是Tony不太愿意读。他妈妈就找我要来朵拉的读书进度,发给Tony看。这下Tony不干了,于是两人你追我赶,一个月居然各读了10多本。之后,我和Tony妈妈经常交流孩子的书单。 有一次,朵拉发现Tony上课在偷偷看书。我问了Tony妈妈,才知道是英文版的《哈利·波特》。于是朵拉也要买一本。这套书适合美国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但那时候朵拉只有一年级。如果没有Tony,朵拉的英文阅读不会进步得这么快。
【来自同学的那不叫压力,是推力。】
差异化角色是有色标签
读英文书这件事也让朵拉在学校建立了“英语小达人”的形象。在学校图书馆,因为朵拉读的书比较厚,经常会有孩子好奇她是不是真的能读懂英文书。朵拉也慢慢觉得,原来英语好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这也算是在同辈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差异化角色了。
【看他贴上好的有色标签,帮他撕掉不喜欢的标签。】
以上,2020-03-11 14:46:46
如何让孩子自主阅读
亲子阅读是起点,最终要自主阅读。孩子为什么开始自主阅读?因为环境的影响。他的爸妈都在读,学校有活动,随手有可读,有人陪着读,有地专门读,还因为有兴趣,自然就读起来了。怎么能读好呢?按主题来找,先找有声书,多媒体交叉,选难度刚好的书(查指数,或让孩子读一下),提问检验效果。
真正的读书环境维度多
我所说的读书环境,并不是简单的书房或者书架,而是要解决什么时候读、在哪里读、和谁读这三个问题。 什么时候读,就是把读书的时间固定下来。比如放学回家后的半个小时、睡前半个小时,或者周末的某个下午,都可以作为专门的阅读时间。我们家每个周六日的上午,都会雷打不动地在咖啡馆看书,再加上每天睡前亲子阅读的零散时间,就差不多了。 在哪里读,指的不是书房,而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每个场景,比如客厅、洗手间、卧室等等,都可以随手拿到书来读。这些是固定场景。移动场景也一样,比如旅行或者周末出门,我们也都会带本书。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和谁读。还记得前面同辈环境那一讲,我说过的和朵拉一起学英语的小男孩吧,朵拉就是在这些优秀同伴的刺激下,读完了整套《哈利·波特》,当时她也就七岁。 而且,朵拉所在的学校也有各种阅读活动,比如让学生填写每月的听读表,奖励坚持听读的学生等,这些顺应了她对同辈环境的归属感,大大调动了朵拉读书的积极性。 随时随地读书;家人、朋友都在读书。这样孩子就会发现,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学校或者功课的一部分。
英文图书清单
如何让孩子主动学数学
学数学不那么自然,要一点刻意。三点建议:用 App 和绘本引起孩子兴趣,个性化学习要找系统性材料,动力和压力并用。压力是生活必须,也可以是爸爸陪读;动力可以是钱,但更是做出题的成就感。大人督学把握两个度:每天都要学,哪怕时间少;不一定保证进度和全都做对,只要有反馈和改进,就算是收获。
数学里好App和好绘本什么样
就拿朵拉来说,她的数学启蒙是从幼儿园开始的,用过的App包括Quick Math Jr,Starfall和 Todo Math(中文版名“都都数学”)。 这三个App都是全英文的,只有最后一个有中文版本。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画风可爱,游戏环节设计精巧,操作极其简单。尤其是Quick Math Mr. J,全程没有文字,不需要任何语言提示,孩子自己琢磨就能很快上手。
在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阶段,我推荐你用故事书和绘本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思考。 到了幼儿园大班,也就是幼小衔接阶段,需要为将来长期的数学学习做准备。家长不仅要加强孩子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更要让孩子了解数学在生活的各种场景是怎么应用的。这方面,我推荐你用故事书和绘本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思考。我最喜欢的数学绘本有两套。 一套叫《从小爱数学》,一共有40本书。这套书把代数和几何的重要概念和应用,都植入到了孩子的日常生活、奇幻故事里。 比如,用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孩子理解大和小;用长颈鹿画画的故事,让孩子理解长和短;用魔法三兄弟的探险之旅讲“三角形”……在这个过程中,数学对孩子来说,变得好玩又好懂。 另一套书叫《汉声数学图画书》,一共有41本。这套书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介绍了从小学到初中的所有数学概念,包括数与计算、量与实测、几何与空间、统计与概率、集合与证明五大类。 如果选择这套书辅导孩子,那光给孩子念书可不行。这套书里涉及的概念比较深,家长得自己先理解消化了,再给孩子讲解,有时候还需要用教学工具来演示。 比如,其中的一本《橡皮筋、棒球、甜甜圈》讲的是拓扑学,已经涉及到物理学知识了。看书过程中,孩子会问大量问题,家长不能只去朗读,而要担当老师的角色,用教具去演示,还要和孩子讨论,逐步引导他理解概念。 总之,这是一套可以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渴望和疑惑的书。而正因为有渴望和疑惑,孩子才会有学习的冲动,去一遍遍读,去反复思考。
为什么钱能帮孩子衡量需求
钱是资源,是衡量价值的量尺,钱是中性的。孩子大了,面对复杂的世界,需要复杂的手段来衡量需求和代价,仅仅靠自主意识、有趣好玩和归属感已经不够了。学习用钱,就是学习盘点资源,估量渴望和设定目标。谈钱谈什么?三点。钱从哪来,从额外劳动中来,只一人作标准,随时可查记录。钱往哪花?劳动所得自由支配,非分之想得自费,父母可以赞助一半。钱怎么作量尺?买不买,值不值,不同价格不同行为,不同费用不同行为。钱还可以用来平衡人与人的关系。举两个例子:姐弟一个得钱,一个得玩具,各得所求,皆大欢喜;秘密竞标稀缺物品,价高者得,换钱平分。
额外做的事情才给钱
明确挣钱的标准。 比如额外做的事情才给钱,而且最开始时不给太细的给钱标准,方便家长调整。而对于孩子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情,不能给钱,避免他把一切都当成交易。另外,如果她不遵守各种行为规范,比如不按时完成作业等,还会被扣钱。 那朵拉做什么能挣钱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完成额外的学习任务,比如自学可汗学院。她每完成一个知识点的视频学习并做对全部练习题,就会得到10块钱奖励。 另一种是对家庭做出额外贡献。比如,给弟弟念完一本书,可以挣10块钱。如果书比较厚,可以挣20块钱。
劳动所得自由支配
朵拉的存款里,一部分来自努力工作,另一部分来自压岁钱,这两笔钱是分账管理的。 压岁钱在春节的短短几天里就能获得,这样孩子花的时候容易没负担,没标准,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所以,我们规定,压岁钱虽然是朵拉的,但使用时必须得到爸妈同意,不同意就不能用,要继续存在账户里。 而朵拉的劳动所得可以完全由她自己支配。如果朵拉想买的东西,我们也觉得很好,那么爸妈赞助一半的钱,她付一半就可以;如果朵拉想买的东西,我们不同意买,那只要她愿意负担全部费用就可以买。
常规花销家长承担
另外,在家庭常规支付范围内的花销,我们会承担。对于那些非家庭常规支付范围内,但是朵拉想做的事情,她可以自己花钱。 比如,如果她吃完饭了,饭后想吃冰淇淋,就可以让我们买单。如果她没吃完饭,但是饭后却想吃冰淇淋,那就要自己花钱。
掂量城堡,多久游戏
比如,有一段时间,朵拉喜欢上乐高店里的迪士尼城堡,但它的标价是3699元。于是朵拉爸问她,假如乐高店降价,多少钱你愿意买?朵拉说,1500元。朵拉爸再问:那降到多少钱,你会毫不犹豫地买呢?朵拉的回答是,900块。你看,价格变了,行为就改变了。
同样,这把尺子也可以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欲望。 比如,很多父母头痛,不知道怎么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朵拉就迷上了一个叫《模拟城市》的游戏。朵拉爸同意她每天可以玩30分钟,但是她需要用自己的钱来买,价格是一块钱一分钟。朵拉思前想后,决定每天只玩20分钟,这样就只花20块钱。
想法不同,交易双赢
以前,要是朵拉看中老二手中的宝贝,会用两个办法,一是抢,二是骗。每次到最后都是以一场惊天动地的打架结束。 有了钱这把尺子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有一次,朵拉看上老二手里的小盒子,老二不肯给,朵拉就提出直接购买,最后花5块钱成交。 最有意思的是,当朵拉爸问:“谁赚到了?”姐弟俩都觉得自己赚到了。朵拉爸再问:“为什么?”朵拉回答说:“因为想法不同,我更喜欢盒子,二宝更喜欢钱。” 朵拉爸紧接着说:“不光你们俩不一样,所有人都不一样,所以你往窗外看全都是买卖。朵拉你也要多做买卖,因为只要做成买卖,你就赚到了。” 朵拉问:“怎样才能多做买卖呢?” 朵拉爸说:“就像今天你发现你跟二宝对盒子的想法不同一样,你要去发现你跟别人有什么地方想法不同。想法越不同,不同的时候越多,你的买卖就越好做。”
以上,2020-03-11 21:49:16,初稿。